视频回放: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A41157Wu/
文件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b9YUotPdWslvcG4uOqNQMw
提取码:1vdr
央行: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保持定力
2021年 04月 02日 07:17来源:证券时报
4月 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研究局局长王信、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出席介绍金融支持区域协调发展有关情况,并就数字人民币试点、美债收益率上升对国内货币政策影响、规范中小银行产品创新等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谈及金融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刘桂平表示,下一步,央行将持续推动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各项举措落地,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质量和效能。选择符合条件的地区推动科创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试点。继续推动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以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出发点,推动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
美联储政策调整
对中国金融市场影响较小
年初以来,美国国债收益率持续上行,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市场担心未来美联储会提前加息,进而引发全球资本流动趋势生变。孙国峰表示,人民银行也注意到近期美债收益率出现上行,推动美元升值。受此影响,部分新兴经济体债务偿付和再融资风险上升,货币贬值压力加大,一些经济体加息,金融市场出现一定波动。
相比之下,孙国峰认为,去年 2月到 4月,采取了力度较大的应对措施,5月以后货币政策操作回归正常,没有搞“大水漫灌”式的过度刺激。因此,无论是去年美联储推出大规模货币刺激措施,还是未来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都是比较小的。
“事实上,在近期全球金融市场特别是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大幅波动的情况下,我国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正在显现。”孙国峰称,下一步,关键是把自己的事办好,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保持定力,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同时,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形势变化,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以我为主开展国际宏观政策的协调,保持好宏观政策的领先态势。我们也乐见其他经济体寻求回到正常货币政策的努力,这将有助于促进全球经济长期健康发展。
对于如何保持国内货币币值的稳定,孙国峰表示,货币币值稳定有对内和对外两方面的涵义。对内的涵义需要保持物价稳定,必须管好货币总闸门。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四五”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了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从而明确了货币政策框架的“锚”。
孙国峰进一步解释,近年来,人民银行推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提升,作为信贷市场的基准利率,LPR发挥了调节信贷供求,进而影响货币供应的重要作用,保持 LPR在合理水平有利于稳住货币供应的“锚”。因此 LPR既是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的重要一环,也是货币供应调控机制的关键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货币币值稳定对外的涵义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为此,要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强跨境资本宏观审慎管理,引导社会预期,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
“彩礼贷”等反映出部分中小银行服务能力不足近期,个别中小银行推出的“彩礼贷”“墓地贷”引起社会热议。邹澜表示,这类贷款本质其实就是居民消费贷款,通过制造噱头的方式来宣传获客,这反映出部分中小银行自身服务能力的不足,以及金融发展面临的一些困境。央行会配合银保监会等部门对中小银行的产品创新和业务准入实施有效的监管和指导。支持银行在风险可控、审慎合规的前提下结合实体经济的实际需要来创新针对性的产品服务,对于有悖公序良俗,与国家大政方针背道而驰的做法,及时予以纠正。
拜登《基础设施计划》重磅出炉!详解 2万亿美元将花在哪里?
2021年 04月 02日 10:32 来源:新浪财经
拜登的大动作来了!①2万亿美元将花在哪里?;②新能源发电支持政策力度空前;③美国电动车市场将迎来高增长期;④中国电动汽车供应链走向全球3月 31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发表讲话,并公布了一项 2万亿美元(13万亿人民币)的基础设施计划。该计划为期 8年,为拜登-哈里斯政府“重建更美好未来”(Build Back Better)计划的一部分,旨在重建美国老化的基础设施,推动电动汽车和
清洁能源,创造就业机会。
3月 31日,美国白宫网站发布拜登《基础设施计划》,其中对新能源发电、储能、新能源汽车、电网等进行重点支持。《计划》中提出要对电动汽车行业投资 1740亿美元,具体措施包括对购车人返款和税收激励,以鼓励美国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同时拜登政府计划在 2030年前兴建 50万个电动汽车充电桩。
一、2万亿美元花在哪里?
华创证券称,美国目前的基础设施状况堪忧,非常有必要进行大规模投资。美国大部分的基础设施系统建成于 1960年代,许多设施已经达到了最大使用期限,接近“报废”的关头。中金公司表示,欧洲国家在建设和维护基础设施上的支出相当于 GDP的 5%,中国的
基础设施支出平均约占其 GDP的 8%,而美国仅为 2.4%。
从全球比较看,近二十年来美国基础设施领域的评级在不断下降。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19年美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排名位居全球第 13位,而 2002年时则位居 5位,17年里下降了 8个名次。
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的报告指出,未来十年美国基建投资总缺口已经达到 2.59万亿美元,如果不弥补,到 2039年美国将损失 10万亿美元 GDP,损失 2.4万亿美元出口。麦肯锡也指出,从 2017年至 2030年,每年需要 15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才能跟上美国
经济对基础设施的需求。
根据报道,2万亿美元基础设施计划的细节如下:
①6210亿美元:用于修缮桥梁、公路和高速公路,并对其进行现代化改造;扩大公共交通系统并对其进行现代化改造;投资电动汽车;改进铁路系统;改善港口、水运和机场。
②3000亿美元:快速提升美国制造业的能力,强化美国供应链。
③1110亿美元:替换(含)铅水管和现有自来水供应线路,以确保饮水安全,升级自来水基础设施。
④1000亿美元:用于扩大高速网络连接。
⑤1000亿美元:用于建设更有弹性的供电网络。
⑥2130亿美元:生产、保护或翻新 200万套“可负担、可持续”的住房,以解决住房供应短缺问题。
⑦1000亿美元:用于新建或升级公立学校。
⑧1800亿美元:用于前沿科技研发。
⑨1000亿美元:用于就业发展计划。
二、新能源发电支持政策力度空前
2019年美国能源消耗中石油、天然气、煤炭、核电占比分别为 39.69%、32.70%、12.17%、8.15%,可再生能源占比仅 4.69%。而 2019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占比也为4.28%,美国能源系统转型压力巨大。
此外,据美国能源部的研究,停电每年给美国经济造成的损失高达 700亿美元。
拜登的《基础设施计划》将建立一个更有弹性的电网,并制定一系列政策保证 2035年实现 100%无碳电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清洁能源发电和储能的直接支付投资税收抵免和生产税收抵免期限延长 10年,并逐步取消;
②支持州政府、地方政府和部落政府通过补充政策来加快现代化进程;
③通过购买联邦大楼 7*24全天候清洁能源,利用联邦政府的购买力推动整个市场的清洁能源部署;
④拜登总统将制定《能源效率和清洁电力标准》(EECES),旨在削减电费和电力污染,增加市场竞争,鼓励更有效地利用能源现有基础设施,并继续利用现有资源(如核能和水力发电)提供的无碳污染能源;
⑤制定有针对性的投资税收抵免政策,以鼓励至少 20GW的高压电力线的建设,并立即动员数百亿私人资本;
⑥在能源部建立一个新的电网部署管理局,以更好地利用现有的道路和铁路通行权,并支持创造性的融资工具,以刺激更多的高优先级高压传输线。
中泰证券指出,《基础设施计划》的推行将为美国光伏风电带来黄金发展机遇期。中泰证券预计,在不考虑 CCS的背景下,美国 2020-2035年光伏年均新增 58GW、风电年均新增 31GW,较 2016-2019年年均均值(光伏 10GW、风电 8GW)提升 4.97倍、2.96
倍。
此外,2020年美国新增储能规模 1464MW,对应容量 3487MWh,同增 180%,持续快速增长。中泰证券认为,储能的直接支付投资税收抵免和生产税收抵免期限延长 10年,将助力美国储能市场几何级放量。
三、拜登新政下,美国电动车市场将迎来新一轮高增长期
美国电动车销量一直在 30-36万之间徘徊,近 2年无增长。主要原因如下:
①供给端:除了特斯拉之外,近年来美国市场无比较有竞争力的新车型出现。美国电动车销量从 2018年后增长停滞,2019、2020年销量分别为 32万、33万,月度电动车销量渗透率在 2-2.5%区间徘徊(每月销量 3万辆上下),远远落后于中国(5.4%)和欧洲(8.9%)。考虑到美国 2050碳中和目标,预计拜登政策出台后,美国电动车渗透率将会快速赶上中国和欧洲。
②需求端:购置补贴+刺激三大公共领域电动化,美国需求将爆发。目前,美国联邦车队汽车保有量 64.5万、校车 48万、公交 95万,合计保有量约 208万。假设三大公共领域 10年内完成电动化,则每年新增的电动车需求约 21万台。
中泰正指出,拜登政府此次方案提出后,美国车企将相应号召,加快本土市场电动化转型步伐。其中,通用规划到 2025年推出 30款电动车。福特规划到 2022年欧洲 54%销量为电动车,2025年中国 70%销量为电动车。
四、新能源板块崛起,电动汽车供应链走向全球